(焚燒)熱分解技術成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處理的主流后,在技術設備上有了很大的改進。但是,由于在初步設計階段缺乏深入的溝通,在工廠運行過程中缺乏及時的反饋,在事故發生時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,許多環保公司的工程設計人員不了解熱分解技術的特殊性盲目設計,導致工廠爆炸頻繁、高能耗停工、工廠故障率高等現象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,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,給整個廢氣環保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因素。
1.熱分解過程簡介
熱分解過程一般分為四種類型:直接燃燒、再生燃燒、催化燃燒和再生催化燃燒。它只是兩種不同燃燒模式和熱交換模式的組合。主要用于處理吸附的濃縮氣體,也可用于直接處理廢氣濃度> 3.5g/m3的中高濃度廢氣。
1)TO是將高濃度廢氣送入燃燒室直接燃燒(燃燒室中通常有明火)。廢氣中的有機物在750℃以上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和水。高溫燃燒氣體通過熱交換器與進入的廢氣進行間接熱交換后排出。換熱效率一般≤60%,運行成本高,僅適用于少數能有效利用排放余熱或有副產氣體的企業。
2)RTO的燃燒方法與TO相同,只是熱交換器改為蓄熱陶瓷。高溫燃燒氣體與新鮮廢氣交替與進入蓄熱陶瓷直接換熱。熱利用率可提高到90%以上。它概念先進,運行成本相對較低。這是目前國家推廣的主要廢氣處理工藝。
3)一氧化碳使用貴金屬催化劑降低廢氣中有機物和氧氣的反應活化能,使有機物在250-350℃的較低溫度下充分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H2O。高溫氧化氣體通過換熱器與新鮮廢氣間接換熱后排放,熱利用率一般小于等于75%,常用于處理吸附劑再生解吸的高濃度廢氣。
4)RCO燃燒方式與一氧化碳相同,熱交換方式與RTO相同。由于投資與RTO相當,可處理的廢氣類型受催化劑的影響比RTO小,很少有企業采用RCO工藝。在熱分解過程中,有許多應用RTO和CO的例子。如果用于處理吸附和解吸的濃縮氣體,兩者差別不大,但如果用于直接處理中、高濃度廢氣,差別很大,需要企業認真對待。